栏目分类
宋朝房价 VS 北上广深:普通人一年工资能买多少平?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0:14 点击次数:58
在当今社会,房价始终是大众热议的焦点,尤其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高房价,让无数普通人望房兴叹。那么在遥远的古代,人们是否也面临着同样严峻的住房难题呢?今天,让我们一同穿越回繁华的宋朝,探究那时的房价状况,并与当下的一线城市进行对比,看看普通人一年的工资究竟能购置多少平米的房子。
宋朝房价:高得惊人
北宋时期,首都东京汴梁(今河南开封)作为当时中国乃至亚洲最大最繁华的城市,人口突破百万大关。宋徽宗时期,汴梁的房价更是高得离谱。一套普通住宅的售价大概在八九千贯钱。这是个怎样的概念呢?以朝廷抄书的基层公务员为例,他们每月工资约三贯钱,照此计算,不吃不喝也得三四百年才能买得起一套房。而普通手工业者、餐馆店小二,月工资仅有几百文,连一贯钱都达不到,买房对他们而言,简直是天方夜谭。
不仅普通百姓为买房发愁,不少高官也深陷其中。欧阳修,这位赫赫有名的大文豪,21 岁到开封赶考时租房居住,23 岁再次赶考依旧租房,24 岁考中进士等待朝廷分派工作还是租房,直至 38 岁做到 “知谏院兼判登闻鼓院”(相当于国家信访局副局长),仍然只能在开封租房。苏辙仕途顺遂,可即便到了晚年,好不容易咬牙买了一套房,却不得不变卖自家藏书,且房子位于汴梁六环以外的许昌,即便如此,也花费了九千四百贯,几乎相当于他两百年的工资。
据史料记载,北宋前期,汴京一套豪宅少说上万贯,普通人家住房叫价 1300 贯;北宋末年,京师豪宅价格更是一路飙升至数十万贯,折算成人民币,购买力少说也在 5000 万元以上。南宋时期,临安府(今杭州)的房价同样居高不下。2019 年杭州出土的南宋地契显示,临安府 10 平米商铺价值 250 贯,约合 75 万元人民币(按米价折算)。地段稍好的三居室,价格够买 5000 石大米,足够现代三口之家吃上 200 年。更夸张的是 “学区房”,国子监隔壁的宅院,价格竟是郊区的 6 倍。
宋朝普通人收入:微薄可怜
宋朝普通百姓的收入水平普遍较低。一般农民家庭,一年总收入约 10 - 20 两银子,折合成现在的购买力,大概在 5000 - 10000 元人民币左右 。当然,这只是大致范围,具体收入受地区、职业、家庭状况等多种因素影响。宋代底层老百姓,一天收入约 100 文,一个月就是 3 贯,一年 36 贯 。如此微薄的收入,面对高昂的房价,差距可谓天壤之别。
北上广深:房价与平均工资现状
当下的北上广深,房价同样令人瞩目。从房价收入比数据来看,2022 年北上广深四城整体房价收入比达到 30.4,深圳更是高达 36.5,即深圳居民需要积攒 36.5 年的可支配收入才能购入一套平均价格的房子 。以深圳为例,若按照均价计算,假设均价 5 万每平,一套 90 平的房子总价 450 万。2016 年深圳平均工资 8000 元,一年按 10 万算,不吃不喝需 45 年才能买得起这样一套房 。尽管近年来工资水平和房价都在动态变化,但高房价与普通工资之间的巨大差距依旧十分显著。
深度对比:宋朝与北上广深
对比宋朝与北上广深的房价和普通人收入,不难发现,无论古代还是现代,房价对于普通人来说,都构成了极大的压力。在宋朝,普通百姓和部分官员穷极一生都难以购置房产;在现代一线城市,普通人同样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积累财富,才有可能实现购房梦想。
不过,两者也存在诸多差异。宋朝房价高,主要归因于人口高度集中(如东京城人口密度远超现代北京城区 )、土地资源紧张,权贵圈地盖豪宅,使得土地交易市场异常疯狂。而现代一线城市房价高,除人口密集、土地资源有限外,还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、投资需求、金融政策等多种复杂因素紧密相关。
在收入层面,宋朝普通百姓收入微薄,主要依赖农业、手工业等传统行业,且货币体系复杂。现代社会经济多元化,工资构成丰富,除基本薪资外,还有奖金、福利等,但房价上涨速度过快,依旧给普通人带来沉重负担。
结语
通过此番对宋朝房价与北上广深房价,以及普通人收入情况的对比,我们深刻认识到,尽管时代变迁,但住房难题在某种程度上始终存在。无论是宋朝的市井小民,还是现代都市的上班族,为了拥有一个安稳的家,都在不懈努力奋斗。这也促使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,同时深入思考如何让住房变得更加公平、可及,让普通人的购房梦不再遥远 。